首页 » 首页幻灯 »正文

兴义东乡烟云

时间:2018-09-12 作者:文/图 高 雪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张云汉孙子张显祚在景家屯王家大院接受记者专访

  丰都东坝张元铭墓基神兽雕塑

  与丰都张氏家族渊源深厚的下五屯刘氏庄园

  张云汉于民国初年从云南带回,栽植在刘氏庄园的缅桂,据说是黔西南第一株

航拍今日箐口,昔日的战争硝烟已经找不到踪迹

  题 记

  116年前,兴义南盘江畔的箐口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争,三百余名将士全军覆没。如今有多少人知道这场战争的始末?身先士卒的张云祥为何方人士?张氏家族与大名鼎鼎的刘、何、王三大家族有何关系?且看本文——

  公元前480年春,发生在古希腊的温泉关之战,是西方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斯巴达三百余名勇士血战到底,全军覆没。那场战役虽然失败了,但人们记住了斯巴达这个国家,记住了三百余名勇士的壮举。

  非常巧合的是,一个世纪之前,兴义南盘江畔的箐口大营一战,与古希腊的温泉关战役惊人地相似,也是三百余名将士,也是全军覆没。然而不一样的是,除研究晚清民国兴义历史的人,很少有人记住这场战役,更没多少人记住这些战死沙场将士的名姓。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百多年前的兴义箐口大营之战,似乎没有温泉关战役那么轰轰烈烈,影响力也远远没有那么宏大,甚至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然而,一样是三百多人的血肉之躯,一样付出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生命尊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提及当年箐口大营战事,谁能做到无动于衷?

  据《民国兴义县志》记载,清光绪壬寅年,即1902年,广西游勇渡江骚扰黔边,张云祥率东乡团勇三百人前往襄助,靖边团营右哨官刘朝治驻扎箐口营盘防御。当年九月二日,数千名游勇乘着浓雾渡过南盘江,来势汹涌,围攻营盘,枪弹如雨下,箐口防卫营激战两天一夜。援兵迟迟未到,缓不济急,导致全军覆没。张云祥与刘朝治同时阵亡,与他们一起战死箐口大营的还有团队长张云灿、黎光宗,正营左哨哨长张端亮,中哨哨长张端品,敕授武德骑尉袁乐山、郑昌洪,例赠奋武校尉宋国栋、郑元恩、郑德邦,例赠武略骑尉曾国富、陈国华、陈启发,以及由丰都、下五屯、双生和安平九寨子弟等为成员的300余士兵。

  而刘官礼在下五屯永康堡《忠义祠记》中,对此历史事件也有记载:“丁酉,粤西游匪起。壬寅春,奉黔抚邓公华熙檄,典兵于乡。九月二日,悍贼万余,乘雾渡江,我箐口防营力战两昼一夜,枪码缺,汲道阻,族侄刘朝治、武生张云祥率全营殉之。先乞援安义镇,岑有富不应,时候补道张公胜严驻军府城,乞之来援,与贼战城下,不利。退顶效,初六日城陷,贼悉锐攻我堡,礼督部将曾春荣暨诸子侄血战十一日,贼大挫,张军亦回击,明日复县城。”

  研究兴义历史文化的专家曾对此有过专门的研读和破译:丁酉年(1897年),广西游勇起事。壬寅年(1902年)春,刘官礼奉贵州巡抚邓华熙的命令,在家乡起兵(对付广西游勇)。九月二日,游勇军精锐一万多人,乘着浓雾渡过南盘江进攻箐口大营。箐口防卫营300余名官兵与之激战两天一夜,枪弹奇缺,饮用水源被截断。刘官礼族侄刘朝治与武生张云祥率全营将士激战两天一夜,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刘官礼先请求安义镇援救,岑有富置之不理。这时候补道张胜严驻军兴义府城(今安龙县城所在地),刘又请求张援助兴义县城,与游勇精锐部队激战于城外,战事不利,遂退至顶效。初六日兴义县城陷落,游勇部队随即集中兵力进攻永康堡,刘官礼督促部将曾春荣,以及族中子侄血战十一天,对方受挫严重,损失不小,加上张胜严配合还击,次日便收复了县城。当时,兴义县城已是四陷四复了。

  

  翻开历史查阅,广西“游勇”一词,始于清代官府对广西会党义军的称谓。称游勇算得上稍稍中性,严重的还称其为游匪。而箐口大营将士所对付的,正是这些被称官方称为游勇的广西会党义军。

  当年,广西会党义军烽烟四起,兴义箐口大营战事频发,其实都是有根源的。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中法战争中取得胜利,史称“镇南关大捷”。然而,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不但不嘉奖获胜的官兵,还下令停战媾和,割地赔款,并就地遣散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法部队。被遣散的官兵无力返乡,集聚流落在广西境内,官府便称他们为“游勇”。其中一部分驻扎在黔桂两省交界处南盘江边广西一侧的隆林、西林一带。为谋生计,他们四处袭扰清朝的地方官府与富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们纷纷加入民间反清会党组织,形成会党起义军,并不时在黔桂边界一带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广西游勇一部曾经突袭兴义南部火石地、布塘一带。兴义在籍知府刘官礼、捧乍守备郑学诗,以及刘官礼大哥刘官箴次子刘显潜率团练前往,将其击退。此后,为加强沿江防务,刘官礼命其长子刘显世在南盘江南岸挖掘长壕,于重要渡口筑建营盘驻扎军队。同时,为壮大防御力量,增设靖边团营,以刘显世任管带,率练勇数百人分别驻防箐口、捧乍、泥凼,做好抵抗准备。

  兴义靖边团营,辖三个哨,每哨兵额约有百人。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当听说会党义军要来兴义的消息后,刘官礼一面火速上报请求增援,一面调遣各哨分头布防:右哨曾华廷布防捧乍,南盘江上游;中哨刘显潜布防泥凼,南盘江中游;左哨刘朝治布防巴结,南盘江下游。同时,调张云祥率普硐各乡团兵300余人,协同设防巴结。

  张云祥所率团兵,是从普硐和安平九寨的壮丁中挑选出来的年轻小伙子,都是二十岁上下年纪,气饱力壮,跟随在“八爷”(张云祥在其家族中排行第八)左右,身穿排扣短打,脚蹬双边线耳麻鞋,十分威武骁勇。

  刘朝治、张云祥率领人马到巴结后,立即亲往视察。两人都认为南盘江江宽水急,只叫一棚人(约十数人)留下给“十长”李治安守巴结渡口,巡逻江面,左哨300余名团兵扼守箐口。当时,刘、张各有意见,张主张退守常家桠口,那里地势险峻,有居高临下之势;刘则主张守箐口营房,一条独路,飞鸟难过。常家桠口没有水,箐口营房住处和饮水都相对方便。

  争论一番之后,最后统一了意见,团营军队和团兵一起驻扎在箐口营房。住了几天,“游勇”消息全无,“十长”李治安的探报也说江边平静无事,认为“游勇”大概被吓退了,于是开始疏忽大意起来,加上遭遇大雾和“游勇”有备而来的突袭,箐口大营官兵尽管拼尽全力抵抗,却终没逃脱“全军覆没”的惨剧。

  此后,义军派出精锐部队攻打下五屯永康堡,但接连十余天未攻下,且伤亡较大,被迫撤回兴义县城。十月二十七日,兴义府候补道张胜严悬重赏,清兵奋勇攻城,刘官礼亦亲率练勇拼死进攻。会党义军弹尽粮绝,又无外援,士兵疲惫,战斗力大大减弱,愈加抵抗不了。午后,义军放火烧毁城内署衙和部分民房,趁烟雾弥漫之际从南门突围,经双生、箐口,到巴结,渡南盘江撤回广西。

  

  其实,世间事总是这样,当你没有涉足和了解时,的确会出现盲人摸象,其所知是局限的。在许多人脑海中处于化外之地的兴义,根本无历史可言。然而早在数百年前,徐霞客就在他的《滇黔日记》中写道:“黄草坝可置一县……”而在县城周边,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就如一坛坛尘封的老酒,一旦拔开瓶塞,就会流溢出扑鼻的陈香。

  《民国兴义县志》第十二章《人物》第六节《武功》一段,有着这样的记载:“清咸同间军事迭兴,由卒伍论功至将弁者曰:‘行伍’ ;光绪戊戌变政以后举办讲武陆军等校,由学生训练入营,论功至将校者曰:‘军校’。乘时应变,人才济济……”

  清代至民国时期,桔山、景家屯、丰都一带,泛指兴义东乡。当年《县志》的《武功》一节,对近代史上居住在兴义东乡的张元铭、张云汉父子有专门记载:“张元铭:字鼎臣,东乡风(丰)都人。清文庠。壬戌回逆倡乱,盘江各县沦陷,是时安义镇总兵赵德昌失败,郡城退守至县,奉命创办乡勇,遂成立东团普硐十二营,而鼎臣为之首,黄子经(黄姓土司之后)、隆沛之佐之,袁学仁掌文书,文庠张贵荣专攻守之责,与刘铭之昆仲携手誓死恢复县城。乱粗平,当轴保奖鼎臣五品蓝翎,旋以三复县城功,擢以候补道用,张贵荣以攻克凉水井,保委马别汛把总……”

  在兴义,县城东面的桔山、丰都、景家屯一带,历史上就是这一区域最大的粮仓和菜园,土地肥沃,出产丰富,而且人才济济。景家屯王氏、安贞赵氏、永安(丰都)张氏、邓氏等,都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各个时期发生的历史大事件,也与几大家族密不可分。

  《民国兴义县志》对张元铭之子张卓卿也有专门记录:“张云汉,字卓卿,东乡普硐人。清文庠,性豪迈,办理团务有年。民国初任西路防军管带,驻安顺,缉匪安良,宵小敛迹。未几,迁陆军第四团团长,护法之役寻迁第三纵队长,攻四川江津,吴光新之北洋大军溃退。事平回黔,积劳成疾,年五十有八殁于贵阳。”

  当年,兴义各大户之间都有姻亲关系。比如刘家、王家、何家、吕家、赵家、窦家等等,正所谓门当户对。王伯群的母亲是刘显世的大姐,兄弟王文华娶了堂舅舅刘显慎的女儿,他们最小的妹妹王文湘又嫁给了何应钦……

  在兴义的大家族中,张家也不例外,张元铭之子张云汉是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刘官礼四弟刘官德的女婿。这,更加固了兴义几大家族之间的联系。当然,乱世之中,历史的烟云必然将他们推到风口浪尖之上。龙虎先生在其著作《永康百年》中写道:1915年12月21日,袁世凯封刘显世为一等子爵……。同时,黔军校官军衔的任命也全部批了下来。王文华、彭文治、吴传声、熊其勋、张云汉、和继圣、胡锦棠、唐尔锟为陆军步兵上校,其余的也相应授予了军衔和官衔……

  刘显世任贵州都督后,将黔军并入蔡锷护国第一军序列:第一团团长王文华兼任护国第一军右翼东路总指挥,率第一团、卢焘第二团、吴传声第三团,往东经镇远向湖南进发。张云汉第四团作为刘氏家族老本,驻扎盘江八属,刘显世未安排他出征,令所部原地待命,维持地方治安。

  护国战争胜利后,1916年7月13日,王文华的护国第一军班师回黔。未参加护国战争的原张云汉第四团,暂编为贵州陆军独立团,张云汉仍为团长。

  

  作家楚生在《刘显世出山》一书中,对兴义东乡往事也有详细记录:1917年11月初,王文华将张云汉独立团易番号为黔军第六团,张云汉任第六团团长,并兼任第三纵队队长。11月22日,孙中山电令川黔军会攻重庆,后顺流而下,直趋武汉。王文华以第二纵队队长袁祖铭为先锋,率一丶三团出綦江之右,进攻重庆南岸前哨黄桷垭,第三纵队司令张云汉率第六团出綦江之左进攻江津,进而窥视浮图关,扼重庆咽喉。

  黔军第三纵队兵力最少,仅止一个团。三纵队的任务是从江津到重庆西面的白市驿,与二纵队对重庆形成钳击之势。江津是川东一个繁华的重镇,守军有北军一个团,川军一个旅,三倍于黔军的兵力。双方力量悬殊。尤其不利的是,黔军六团三营的蒋如松在江津郊外的李市坝和敌人初次接触失利,退兵五里,而敌军也未固守李市坝,退到江津城外山上,与黔军遥相对峙。

  后续部队到了之后,司令张云汉率队直扑敌阵,发起猛攻。敌人本以为黔军失利,不会再轻易进攻,突然被袭,不知对方是不是有了新的增援。双方一番激战之后,敌军退回江津城内。当第三纵队正与敌人在江津周旋之时,王文华的黔军一二纵队已开始了对重庆的猛烈进攻。这一仗是黔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打出了黔军的威风和声望,在家乡兴义一时传为佳话。

  昆明军区某部退休干部,如今已年过八旬的张显祚老人告诉笔者,张云汉是他的祖父,当年祖父的名气很大,作战比较勇敢、善战、指挥有方,对于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畏惧。

  张显祚说,民国初年,贵州有人在德国定了一批军火,按规定,接货方填写表格时要写清楚“收货人”才能收货。可定货的人却不敢填写自己的真名,就利用黔军的名称。当这批军火通过滇缅铁路运到河内,再运到中国边境云南河口时,祖父张云汉接到通知去提货。于是,他受命带了一营人,从贵州兴义出发,经云南丘北、文山、麻栗坡,再到河口。当时云南匪患严重,而祖父张云汉在西南几省都有些名气,云南沿途各县听说他要去提货,就迎请他去帮助剿匪。祖父没有二话,爽快地答应了地方上的请求,帮助扫清了匪患。县长们非常感激,纷纷宴请祖父,并赠送一些礼物。其中,中缅边境的一位县长送了张云汉四株缅桂花苗,以示感谢。张云汉用土包好花苗装入特殊的纸袋,小心翼翼带回兴义,在东乡丰都植下两株,又送了两株到刘氏庄园栽植。如今,刘氏庄园花厅前的那棵粗壮的缅桂郁郁葱葱,到了开花时节,满园飘香。据说,兴义之前是没有缅桂的,后来的缅桂都是由张云汉栽植的那四株苗所繁衍而来。

  如今,兴义桔山、丰都、景家屯等地,依然在流传着王伯群、王文华、张云汉、张云祥、刘朝治等人的故事。一位多情的诗人在了解到这些史实后,写下一首五言律诗:“昔闻将军事,今到景家屯。东乡出人杰,覆手定乾坤。转战川湘黔,捷报传家人。今逢太平世,志书留英名。”

  如今再到南盘江畔,当年的箐口大营今天已变成一所生机勃勃的小学,几乎没有人会联想到这教书育人的净土之上,曾经居然发生过那么惨烈的战斗。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