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头条 »正文

黔西南山寨里的布依族婚礼

时间:2020-10-26 作者:赵漫漫 杨朝敏 实习生 罗应艾 莫海鸥 收集整理 来源: 北纬25°的黔西南原创

前言:

近日,一场喜庆的布依族婚礼在望谟县城举行,婚礼现场,敲锣打鼓、唢呐震天响,新郎骑着高头大马,用花轿迎娶新娘,华彩艳丽的服饰、浓郁的民族风情、盛大喜庆的婚礼场面,吸引了许多年轻朋友慕名前来观看、参与。

布依族传统婚礼 郭泽玉 摄  

听说传统的布依族婚礼,男女双方的爱情是从“浪哨”开始,在缠绵的山歌对唱中心意相通,通过传递糠包许下海誓山盟……

布依族是黔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

黔西南布依族民族主要居在兴义市的南盘江镇,义龙新区万屯镇、郑屯镇,册亨县、贞丰县等地。布依族因地域的不同,在婚恋习俗上也有所差异,但又有所相似。

贵州在历史上长时期内属于化外之地,各少数民族地区不受朝廷控制,婚俗文化也不受封建礼教束缚,处于自主婚姻状态。明代儒家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广泛传播,其文化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渗入,取代了部分自主婚姻习俗,认为自主婚姻是不尊重父母和长辈不守规矩的现象。于是,儒家婚俗文化“三书、六礼”融入了布依族婚俗,演变为“提亲、讨八字、定亲、合八字、送庚书和结婚”等礼俗。解放后,政府提倡婚姻自由,父母包办婚姻又逐渐转变为自由恋爱的婚姻,但婚姻习俗仍然传承下来。

黔西南布依族人民勤劳、善良,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本民族古朴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婚姻习俗。

传统的布依族婚姻缔结要经过浪哨、提亲、定亲、举行婚礼、回门、坐家等仪式。

浪哨

布依族青年“浪哨” 聂珊珊 摄  

布依族青年男女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赶转转场或走亲访友时对歌交友觅偶,称为“浪哨”,意思是“赶表”。小伙子们称对歌玩表叫“浪哨”,意为“会姑娘”;姑娘则叫“浪冒”,意为“会小伙”。

青年男女“浪哨”借对歌互相物色意中人,往往是四男四女在山坡上、林荫小道或僻静处进行,如果小伙子看中了某个姑娘,就会请自己寨中的姊妹前去说媒或用山歌来表达情意,如果姑娘不同意,便用歌声回绝,如果同意,则回眸一笑,双方走出人群,到安静的地方,继续对歌,谈情说爱,有的还吹木叶,男吹女歌十分和谐。

提亲

当布依小伙子通过浪哨寻找到心仪的姑娘,进一步了解,他们会互赠定情信物,私下确定恋爱关系。恋爱关系的确定并不是说他们就可以谈论自己的婚嫁。男方将自己寻找的恋爱对象告诉父母,请求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提亲”是布依族婚姻家庭缔结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青年男女确定恋爱关系互赠定情信物后,男方家在一年中选个好日子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通常要提“三次”亲,这桩婚事才能算定下来。

男方家请的媒人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成双、夫妻恩爱命好的家族中的亲伯伯、伯妈、叔叔和叔娘来充当。

在过去,第一次“提亲”,伯妈和叔娘只需带上2块红糖和2斤酒到女方家去就可以了。现在跟据男方家经济条件而定。女方家如果不同意,在3、4天内会把东西退还给男方。如果同意,一周后,男方家请充当媒人的伯伯、伯妈、叔叔和叔娘两对夫妻带上更丰富的礼物第二次到女方家提亲。

这一次提亲相当于汉族的定婚仪式。布依族定婚十分讲究热闹,好客的主人家除了酒宴款待,还打定亲粑来招待媒人和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并将男方家带来的2捆红糖和糯糍粑分给村寨里的亲戚们,意思是告诉寨邻,姑娘已经许配人家。

定亲

在女方家同意婚事后,男方家择吉日再次请媒人带上礼物到女方家提亲,第三次提亲被称作“烧香”,也叫“开庚”。“开庚”仪式,通常在酒宴过程中进行。男女双方媒人客套一翻后,展开舌战,争讨给女方家聘礼,商议满意后,交换男女双方“八字,并根据男女双方“八字”来择定婚期。

定亲结束后,男女双方与亲家互称。每年春节后,小伙子要到女方家拜年。双方家有红白喜事,都要互相走往。

迎亲

新郎迎亲

结婚吉日到了,一大早,男女双方亲朋好友或寨邻早早来到主人家帮忙,男人们杀猪宰鸡、宰鸭,女人们捡菜、煮饭、备办酒席,男方家媒人夫妇则与新郎的父母一起准备聘礼。

布依族备办的聘礼中必不可少的有3对蜡烛、8柱香、2只鸡、2米长的红绸布、酒、肉等,其余的则根据男方家经济条件来备办。所有聘礼需用红纸条封好,新娘的衣服、鞋等物品要用布依族自己制作的搭连包装起来。新娘回门时,仍然要用搭连包装上礼物背回娘家。

聘礼筹备完毕,主人家将杀好的猪头放于神龛前祭老祖宗。媒人和迎亲客吃完早饭,或背或挑着聘礼前往新娘家迎亲,布依族称此习俗为“挂红”。

新郎家迎亲客不论人数多少,但一定要请2位未婚姑娘和提亲时的媒人伯伯、伯妈、叔叔、叔娘两夫妻。

迎亲队来到新娘家,新郎的父母与迎亲客客套一翻后,媒人点燃从新郎家带来的香、烛,然后在神龛前杀鸡来祭拜新娘家的祖宗,好客的亲朋好友则张罗着迎亲客入席。

彩礼队伍 

发亲

发亲时间一般会选择在凌晨吉时出门,越走越亮,示意前途光明;尽量不走别人家接亲走过的路,希望一切都重新开始。

布依族有哭嫁的习俗,也是很多民族共有的婚俗习惯,就是女儿出门前哭别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过程,哭嫁时间一般为出嫁前的头一晚上,有的也会提前六七天。哭嫁分两种情况:一是感恩父母亲人,舍不得离开;二是埋怨父母包办婚姻。哭嫁分真哭和假哭,哭嫁也有哭嫁歌。

出嫁前,新娘的闺房内,聚满了前来贺喜的亲人与好姐妹,新娘在一片祝福声中梳妆打扮着。布依族为新娘梳头的人是有规定的,一定要由命好的亲老人为新娘梳头,意思沾上老人的好运,新娘未来的日子也会幸福美满。

吉时到,准时发亲。新娘告别父母,在哥嫂的掺扶下出门,在出大门前,哥嫂将一把筷子递给新娘,新娘在迈出大门坎时,将筷子往身后撒。“筷子”取其音,意思是早生贵子,也有另外一层含义,新娘出门,不能将娘家的东西带走,娘家才能有吃有喝。

布依族在解放前迎亲时,新娘有坐桥的习俗,解放后改骑马,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部分都改坐车。过去迎亲时,新郎家还请唢呐队,一路吹吹打打,迎亲场面显得十分热闹。

新娘在迎亲客和送亲客的簇拥下,一路欢歌笑语来到新郎家。新娘在迎亲姑娘和送亲姑娘的掺扶下,跨过马鞍和火盆,进入新郎家的堂屋内,媒人点好蜡烛后由“老摩”为这对新人主持婚礼。新郎父母需回避。



背亲过关 

进亲

进亲就是进男方家拜堂成亲,拜堂前走热了的新娘不能立刻进屋,要让路上跟来的“邪气”离开;进屋前要跨筛子,示意驱邪;进门时跨马鞍,示意平平安安;进门后跨火盆,示意红红火火。然后,拜天地、祖宗、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进亲时新郎的父母和家人要回避,老辈人有一种说法,若在进亲前与新娘见面,结婚后会发生不愉快。

“挑喜水”

“挑喜水”是布依族新娘回门前必不可少的礼俗。第三天早上,新娘在迎亲姑娘的指引下来到井边挑喜水。新娘必须挑着喜水,由这个姑娘带领着挨家挨户的给新郎家所有的亲戚送去。一是表示新娘尊敬长辈;二是告诉亲戚们,她已成为这个家族中的一员了。接到喜水的人家,都要用钱“打发”新娘,新娘同时也要回赠对方从娘家带来的一碗葵花和两个饼,过去是两封糕。

回门、坐家

挑完喜水,吃完早饭,新郎请同寨的一个小伙子和迎亲、送亲姑娘,带着礼物一起送新娘回门。送到半路,新郎一行返回,新娘和送亲姑娘自回家中。

按照风俗习惯,新娘要在娘家住3至5年。在此期间,男方家或是农忙时节、或有什么大屋小事时,由新郎的母亲或妹妹接新娘来帮忙。在男方家期间,新郎新娘同吃同住,每次农忙活路、大屋小事结束后,新娘就返回娘家。

于是,新娘回门后,每个月新郎的母亲带着做好的糯米饭,到新娘家接新娘回家做农活,在反反复复的接送过程中,直到新娘怀孕,将告别“坐家”,回到男方家长住,一个布依族家庭才算真正成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社图库)  

网友留言:

@梦中不识路:布依族传统婚礼,原来可以这样美!

@繁花若梦~:布依族婚礼服饰看起来端庄大气。

@爱吃肉的兔子:去年在望谟县城见证了一场布依族婚礼,场面喜庆又有趣。

@小妹:听朋友说,布依族小伙子一旦中意了某个姑娘,会吹木叶让对方留住。

@Three:如果能参加一场布依族的婚礼,我敢肯定你一定很难以忘怀。

@苏易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传统民俗婚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认可。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