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义 »正文

粒米看世界 箸间见变迁

时间:2015-05-22 作者:易青松 来源: 中国黔西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吃”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饭碗里的东西也大不一样。

  “吃,是一场革命。”

  生于1924年的罗德芳,曾领导过捧乍游击大队的革命活动,参加过兴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目睹了兴义的改革开放。他属于吃过苦、受过罪、享过福的老前辈,大家都亲热地叫他“罗老伯”。因此对于时间所带来的餐桌上的变化,91岁的罗老伯最有发言权。

  “我家娃娃多,为了过年,每年都要准备年货,过去,为了细水长流,我常常告诫娃娃,要先吃饭,再吃肉、泡汤,可是他们不干,往往是一上桌子肉就不见了;现在,过年吃的多了,这些小孙孙很挑食,如果做的菜不合胃口,他们动几下筷子就不干了。”

  据罗老伯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张,他们家经常在“二两肉”里面加上一大锅汤。过年的时候,几筷子下去,锅里的肉很快就被孩子捞完了。

  “过去,吃肉要用粮票换,定点供应。有时,每户过年的时候仅供应二两香油,市场上很少有卖鱼和虾的,即使有,大家也舍不得买。我们吃鸡,要挑腿子肉和胸脯肉;吃猪肉,也喜欢选肥的;即使上街买板油,也要挑膘油肥厚的,大家为的就是回家能多榨点油水改善伙食。”

  罗老伯说,中国的传统,民以食为天,不同的年代,饭桌上的东西却不一样。

  在过去“吃,是一场革命。”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许多人要挤到场坝甚至城头,凭《粮油供应证》到专门定点的门市部排队购买粮油及其它一些物资。季节一过,细菜就没得了,市面上常见的只有洋芋、萝卜、白菜。家常菜以大白菜为主,若要储存,人们就得将白菜或青菜放在开水中浸泡,阴干制成干板菜。干板菜是山区群众的“看家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吃菜大有改观,副食供应逐渐充足,市场上有时不用票证也能买到肉类食品。

  改革开放以后,黔西南人的餐桌上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很常见了,冬天也可以吃到相对便宜的反季节蔬菜,大白菜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干板菜渐渐地退出了餐桌舞台。

  “回想起来变化最大的是年夜饭”。年近40,幼时住乡下,现移居兴义三月桥的王文敏女士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热闹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她说,每到除夕,一家人一大早就会起来忙活:父亲先到鱼市上挑二三两重的鲤鱼,加点红糖和食醋,做个整条的糖醋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母亲则用背篼弄来一大背青菜,要她们这些“小不点”择菜,洗菜,再放到锅里制成常菜,要大家常吃常有。猪肉也有多种做法,或是炖,或是蒸,敞开吃。她说,有一年过年,居住在兴义城里的幺叔也回家过年,带回了小油菜、海鲜,油焖大虾的香味,她现在还记得。她说,现在,城里的一些人家过年很轻松,喜欢时尚的人家,只要年前向餐馆打一个电话预约,年夜饭就可以搞定了。

  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讲究也渐渐多了,不再单纯地要大鱼大肉,还要求菜式有特色,除了以往的团团圆圆、恭喜发财,还出现了甜甜蜜蜜等求吉利的菜名。

  “量不够,水来凑。”

  兴义的农村人喜欢热闹,客人多。凡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许多人家都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操办酒席。不过,农村人和城里人办酒席的习惯不同。

  过去,来的人多,酒席的数量非常有限。餐桌上,米饭占重头,酒菜反而是陪衬。农村人讲礼数周全,办酒的时候,虽然肉少菜少也要弄个满桌菜。但是,那时大家的经济都很困难,贵重的菜很难弄到。一些人家上名菜显得很小气,他们会用细线将菜连在一起,让人筷子一夹就是一大长串,便不好意思动筷了。客人也懂得主人的礼数,餐桌上经常有邀约夹菜的声音,却很少有人真正动筷子。一些人家实在支撑不过来,干脆就“量不够,水来凑”,连汤带水地弄出八碗来!大家习惯叫“水八碗”。“水八碗”是农村酒席的最低标准。一些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添加腊肉和香肠,用细线将香肠、腊肉分别连在一块,凑成十碗,叫“凑十碗”。

  家住北门三月桥,帮助邻里乡亲操办了几十年酒席的胡国刚先生说,农村生活真正好起来,是在土地下放之后,要说好当然也远远比不上现在。“水八碗”或者“凑十碗”的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菜式再也不用拼拼凑凑了,也远远不止八个碗或者十个碗,用线“串”起来吃的做法也早就成为历史了。

  “现在,农村酒席上也摆上了全鸡、全鸭、全鱼,要说现在的农村酒席和城里的有什么区别,我感觉没什么差距了。”胡国刚乐呵呵地说。

  “以前是人不吃,猪吃,现在是猪不吃,人抢着吃!”

  在北门菜市,一个个卖蔬菜的小摊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在挑选农家小菜,他们的菜篮里满是油菜、刺五加、猫耳朵、姨妈菜等;肉案前,猪肉摊主的生意却有些惨淡,偶有挑选瘦肉的,购买的也仅半斤八两,数量少得可怜。

  退休老干部胡少学说:“以前日子苦,我们买菜的规矩是‘多买油盐少买米’,认为饭桌上要有大鱼大肉才算丰盛;现在,日子好过了,老伴觉得肉吃腻了,出门时反复叮嘱我,要我多买蔬菜,少买肉!我今年过年的时候为老伴煲了几道汤,从选材上添加入了枸杞、大枣等佐料。老伴说,以前是吃饭吃饱,现在是要吃好!”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注重绿色,注重品牌,还追求健康。家住黄草街道办事处北门村,一位姓胡的老人说起卖野菜的收入,嘴巴都笑得合不拢。

  “以前是人不吃,猪吃,现在是猪不吃,人抢着吃!”

  胡老人说,2010年,她种的野菜上市,两亩地收入7000多元,比种粮食和白菜多。过去,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找吃的,凭票领米,把米熬成清稀饭,有菜的时候就掺上菜,没有菜的时候就去挖野菜和找能吃的树叶菜根救命。许多人看着会打干呕!“不像现在,能将野菜卖成钱。”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